要说最近娱乐圈哪位“大师”最能点燃舆论火药桶,还真得数咱们的“烟花艺术家”蔡国强。这位曾经在北京奥运会上一炮成名的大佬,这回不是给鸟巢放焰火,而是把主意打到了世界屋脊——喜马拉雅山。更离谱的是,他还拉上了户外服饰品牌始祖鸟,一起搞了场号称“人与自然对话”的烟花大秀。
结果呢?短短三天不到,“炸山大师”和始祖鸟双双被全网口诛笔伐,甚至连法律和生态专家都忍不住下场开麦。一时间,“艺术与自然到底谁该让步”“环保还是营销优先”,这些问题比高原反应还让人头晕。
多年执念终落地,高原成了实验田
其实蔡国强这个“炸山梦”,可不是临时起意。他早年就琢磨着要在哪座名山大川整点爆破艺术,日本富士山、法国阿尔卑斯都没少递方案,可惜人家一个比一个干脆地拒绝。理由很简单:你玩你的创作,但别拿我们国家的大好河山当试验品。
但有梦想的人,总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小伙伴。这不,始祖鸟品牌来了,两边一合计,把这事儿包装成了一场极致探索、极致环保、极致装X(哦不,是极致创新)的跨界合作。在他们眼里,这不仅仅是放个焰火,更像是一出顶级流量收割机——既能蹭热度,又能树形象,一举两得。
所以,在经过乡村县三级盖章同意后,一分钟不到的绚烂烟花就在雪域高原上盛大绽放。台前幕后欢呼雀跃,只差没把自己感动哭:“多亏大家配合,我终于圆梦啦!”只是,这份激动背后藏着多少侥幸心理和自我感动,也只有他自己心里清楚。
网友褒贬两极分化,专家一句话戳破美梦
刚开始的时候,不少网友确实被那画面震撼到了,各种溢美之词刷屏:“太壮观!中国式浪漫!”、“这是对自然最深情的告白!”甚至还有人调侃说,要是以后登珠峰也有这么炫酷的表演,那门票肯定翻倍卖光光。但凡事只看表面,那就跟只喝汤不吃肉一样,总觉得缺点啥。
很快,有专业人士出来拆台。“盐砖驱赶鼠兔?拜托,人家90%时间都躲地下洞穴,你撒再多盐也白搭。”“所谓可降解材料,在青藏高寒地区十年八载分解不了。”更别提那满天飞舞的小颗粒,说不好哪天顺风飘进水源,再来个‘生物链传递’,鱼虾未必感谢你这份‘厚礼’。”
随着质疑声越来越猛,“大师团队”终于坐不住了。一纸道歉声明姗姗来迟,说什么虚心接受批评,全力补救云云。不过网友们显然并不好糊弄:“现在知道怕啦?全网骂醒才想起来尊重自然?”有人直接留言:“早知今日何必当初。”
法律红线摆明位置,道歉难抵现实冲击
正当大家以为事情到此为止时,两记重锤接踵而至。一边是央视记者实地探访发现现场痕迹依旧明显,而且活动根本没有做环境影响评价;另一边则是专家明确表示,即便用了所谓环保材料,也不能替代环评程序,高原生态敏感区必须严格把关,否则后果难以估量。
换句话说,就算你请全村干部背书,也架不住法律讲究证据链闭环。“补救承诺”?听起来挺暖心,但实际操作起来就是隔靴搔痒。据植物学者分析,高温灼伤植被、噪音惊扰动物,这些损害基本无药可救。如果硬要翻土修复,只会越修越乱,让本就脆弱的大地雪上加霜。不禁让人想起那句老话:补牢虽好,可羊跑远了连影子都找不到,还补啥呀?
商业算计与责任担当,到底谁更重要?
很多中年朋友可能会问:到底是谁给这样的项目开绿灯?企业追求曝光无可厚非,但用喜马拉雅这种独特生态做噱头,无异于拿鸡蛋碰石头——除了砸碎良知,还容易惹祸上身。有评论犀利指出,如果今天可以为了营销去污染环境,那么明天是不是还能为了流量随便践踏规则?
再看看国外那些被拒绝案例,人家的态度鲜明且坚定。而我们这里,却总有人抱着侥幸心理钻空子,以各种冠冕堂皇的话术掩盖风险,把本该属于所有人的蓝天白云变成个人履历上的勋章。这种行为,不管披着多么华丽的外衣,本质都是自私和傲慢罢了。
从大众视角出发,我们其实并非反对创新或艺术表达,而是在乎每一次决策背后的责任意识。当今社会信息透明,每一步走错路都会成为全民围观的新素材。所以,与其等到舆论爆雷才亡羊补牢,不如提前三思,多问一句这样做值吗?值得吗?
解决建议:回归常识,比炫技更高级
如果真想实现人与自然共融,其实方法有很多,比如组织徒步公益活动,用影像记录高原之美,用科技手段守护濒危物种……这些方式既不会伤害环境,又足够彰显品牌格调。而作为公众人物或者企业,更应该主动拥抱监管流程,该走环评的一步不少,该请教专业人士的一条建议不能省。有时候,比拼的不只是胆量,还有敬畏之心和责任担当。毕竟,大众记忆里的英雄,从来不是靠踩别人肩膀站起来的人,而是真正懂得保护共同利益的人!
最后送给所有热衷于“大动作”的明星和商家一句忠告——别拿公共资源冒险炒作,因为网络永远不会遗忘你的失误;而真正伟大的作品,是可以经受时间考验、不留污点在历史上的印记!
喜马拉雅需要的是万古长青,不是一瞬间过眼云烟。那么,为了一己私欲牺牲公共利益,到底值吗,对此你怎么看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