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到一个月,股价从1.8元飙到6.04元,累计涨幅超过210%。
也正因如此,吉视传媒成了A股市场最惹眼的“吉王”。
但这疯狂的上涨背后,既没有业绩爆发的惊喜,也没有业务转型的实锤,反倒像一场用概念和情绪搭起来的空中楼阁。
这家连续亏损3年、上半年又亏掉2.32亿,账上现金连短期债务零头都不够的公司,凭啥被资金捧上神坛?
剥开“国资云”“电影概念”的华丽包装,藏着的其实是“亏损+高负债+无实料”的烂摊子。
言叔想说的是:
当游资开始悄悄退场,散户还在跟风冲锋时,这场狂欢的终点,或许已近在眼前。
01
吉视传媒这波暴涨,与其说是价值发现,不如说是一场精心设计的“概念魔术”。
舞台上的两个主角。
一个是沾边电影《731》的“票房预期”;
一个是贴着“国资云”“数据要素”的标签。
可凑近了看,全是一戳就破的泡沫。
公司自己早说过,参股《731》的资金“特别少”,对业绩“不构成重大影响”,说白了就是蹭个热度。
至于“国资云”,更是澄清了好几次“没这回事”。
但市场不管这些,游资喊着口号往前冲,散户听着故事往里挤,就像一群人围着个写着“宝藏”的空盒子,非要从里面挖出黄金来。
从资金动向看,这出戏的主角是游资和散户。
同花顺数据显示,12个涨停里,80%的成交是游资在倒手,散户跟风占比超60%。
机构早就悄悄撤了,近半年持仓量减少1亿股,剩下的35%多是被动型基金,说白了就是“被绑着没跑掉”。
近10天主力净流出1.2亿,截至发稿时,股价开始低开低走,这些信号就像戏台后台的灯光开始熄灭,可台下还有人在为“主角”欢呼。
02
更耐人寻味的是,这波上涨的底色是“超跌反弹”。
吉视传媒从20多元跌剩0.9元,差点退市,跌出了“搏傻空间”。
就像一个人摔进泥坑,挣扎着站起来拍了拍身上的土,本是正常反应,却被当成“王者归来”。
它一涨,还带火了一堆同样低价的传媒股、国资股,成了“难兄难弟”的精神领袖。
但这领袖没带大家往正道上走,而是领着一群人在“击鼓传花”——
谁都知道花会砸手里,就赌自己不是最后一个接的。
可游戏总有结束的时候。
游资玩的是“快闪”,拉高出货就跑;散户却总想着“再等等”,结果往往成了最后的接盘侠。
2024年那波从3元跌到0.9元的行情里,多少跟风的散户被套得动弹不得?
如今历史重演,只是换了个概念的马甲。
03
股价涨到天上,吉视传媒的基本面却在泥里打滚。
连续3年亏损,今年上半年又亏2.32亿,相当于每天要亏掉128万。
毛利率从高峰时期的50%跌到9.76%,以前卖100块能赚50,现在只能赚9块,忙活半天几乎白干,还欠了一屁股债。
账上的窟窿大得吓人:短期要还的钱有21亿元,可手里的现金流只有1.7亿,连塞牙缝都不够。
货币资金除以流动负债,比例只有5.35%,这就像一个人欠了21万外债,兜里只有1.7万,还天天在亏钱,离“断供”就差一步。
更糟的是,公司的固定资产有79亿,可在行业下行的背景下,这些资产随时可能大幅减值,就像守着一堆快过期的存货,看着值钱,实则卖不上价。
业务上更是进退两难。
老本行是吉林有线电视,可IPTV、网络视频把用户抢得差不多了,基本盘一天比一天小。
想转型搞数据中心、云计算,结果新业务规模小得可怜,营收还得靠营销硬撑,成本却降不下来,就像老饭馆的招牌菜没人点,新菜炒了半天还没熟,只能眼睁睁看着客人走光。
估值泡沫更是吹得离谱。
总市值210亿,可证券之星保守估值才7亿,对应股价0.2元。EV/EBITDA高达19.4倍,远超行业10-15倍的均值。
数值背后是啥意思?
这就像给一块值2毛钱的面包,标了6块钱的价,还说“物超所值”。
04
最要命的是退市风险。
如果2025年继续亏损,就触发“连续4年亏损”的红线,到时候不管“国资”还是“概念”,都救不了它。
债务违约、应收账款和存货减值(合计近10亿)像两把悬着的刀,随时可能落下。
有人幻想“国企会重组”,可一家欠着21亿、天天亏钱的公司,重组难度堪比让重症病人跑马拉松。
说到底,吉视传媒就是个“三无标的”:无业绩、无现金流、无真实概念。市场上90%的题材炒作,最后都是散户买单。
现在股价已跌破5日成本线,技术面呈“双顶”形态,就像爬山到了陡坡,再往前一步可能就是悬崖。
这时候还往里冲,不是炒股,是拿着本金赌运气——而这运气,早就被基本面判了“不及格”。
疯狂过后,终归要落地。
当概念的泡沫被戳破,情绪的潮水退去,“吉王”吉视传媒或许会让所有人看清:
它从来不是什么王者,只是在炒作的浪里飘了一阵的“泡沫王”。
离到顶不远了,这话不是吓唬人,是烂透的基本面喊的“救命”。
(作者:言叔,资深财经观察者,20年笔耕不辍,用历史的眼光解读财经,关注我,看懂趋势,看到财富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