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加索的山风吹来,还带着点凉飕飕的寒气,可亚美美尼亚这片土地上,气氛却热得发烫。一百七十多个亚美尼亚大兵,正跟八十多个美国大兵凑在一起,搞了一场叫“雄鹰伙伴2023”的联合军演。
这可是天大的事儿。自打2008年之后,美国军人就没这么成建制地来过。对于一门心思想要“脱俄入美”的帕希尼扬政府来说,这简直就是华盛顿递过来的一份“投名状”,分量沉甸甸的。
总理帕希尼扬脸上的笑,估计比埃里温的太阳还晃眼。新盟友的肩膀拍得邦邦响,感觉国家的安全感瞬间就爆棚了。可谁能想到,这“投名状”上的墨水还没干呢,隔壁邻居的炮弹就飞过来了,一点道理都不讲。
就在美亚军演搞得正嗨的9月19号,阿塞拜疆突然对着纳卡地区,就是咱们老说的那个地方,发动了一场快攻,名字起得还挺好听,叫“反恐”。炮弹跟冰雹似的,劈头盖脸就砸向了纳卡首府。土耳其卖给他们的TB-2无人机,在天上打着旋,像冷血的秃鹫,精准地撕开了亚美尼亚人的防线。
新大哥的遥控器失灵了
就一个晚上,六十多个据点没了。几十辆军车和火炮,在火里烧成了废铁。马尔图尼市的市长,连组织老百姓撤离都来不及,就死在了炮击里。苦心经营了三十多年的防线,不到二十四小时,说垮就垮了。
首都埃里温,一下子就炸了锅,所有人都懵了。帕希尼扬政府的第一反应,肯定是找正在自家院子里晃悠的“新大哥”求救啊。人都还在呢,飞机都还没飞走,这点面子总得给吧?可现实,比高加索山顶的雪还冷。
华盛顿那边,国务卿布林肯就发了个不痛不痒的声明,喊话让大家“保持克制,回去谈判”。声明里,连一句骂阿塞拜疆的话都找不到,更别提派兵帮忙了。那八十多个美国大兵,好像一瞬间就从盟友变成了游客,眼睁睁看着“新伙伴”家里被砸得稀巴烂,连句重话都懒得说。
有些亲美政权的悲哀,就在这儿。你以为自己交出去的是一片忠心,可人家捏在手里的,不过是一张随时能扔掉的牌。
老大哥不光看戏还递刀
如果说美国的冷漠是没想到,那俄罗斯的沉默,简直就是一记大耳光,结结实实地抽在了亚美尼亚脸上。要知道,亚美尼亚可是集安组织的人,那是俄罗斯牵头的军事同盟。按规矩,一个兄弟被打了,大家是要一起上的。过去这些年,亚美尼亚能在这块地方站住脚,背后靠的就是俄罗斯这个“老大哥”。
可这次,“老大哥”装起了聋子。记者跑去问,俄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就轻飘飘回了一句,“我们跟巴库方面有联系”,对亚美尼亚的死活,一个字都没提。更让亚美尼亚人心里发凉的是,有消息说,驻在纳卡的俄罗斯维和部队,非但没拦着,反而提前收到了通知,甚至可能把亚美尼亚人的阵地坐标都给了出去。
这哪是维和部队,这分明是给阿塞拜疆当“带路党”!这事儿能全怪普京心狠?恐怕帕希尼扬自己心里最清楚。自从他2018年靠着“天鹅绒革命”上台,他那个政府就铁了心地要跟俄罗斯掰了,一头扎进西方的怀抱。
他公开说俄罗斯的保护“靠不住”,不参加集安组织的活动,甚至还跑到罗马尼亚去告俄罗斯的天然气公司。前脚刚把“老大哥”得罪个底朝天,后脚家里出事了,又想让“老大哥”跟以前一样护着你,天下哪有这种好事?
普京早就把话说明白了。他在东方经济论坛上说得很直接:既然帕希尼扬总理自己都承认纳卡是阿塞拜疆的地方,那俄罗斯还怎么插手?这话的意思不能再清楚了:路是你自己选的,这苦果,你就得自己往下咽。
环顾四周全是狼
曾经最铁的盟友,就这么成了冷眼旁观的邻居。这种被全世界抛弃的感觉,比亚速尔无人机在头顶的嗡嗡声,更让亚美尼亚人绝望。你再往四周看看,更是吓人,没一个是省油的灯。
北边的土耳其,就差自己撸袖子下场了。埃尔多安政府跟阿塞拜疆,那可是“一个民族,两个国家”的铁哥们。阿塞拜疆在前边打,土耳其就在后边递刀子、送情报、使劲喊加油。土耳其国防部公开说,“全力支持阿塞拜疆的正义斗争”。战场上那些厉害的TB-2无人机,就是安卡拉的杰作。
南边的伊朗,态度就复杂多了。德黑兰也承认纳卡是阿塞拜疆的,但它更怕阿塞拜疆和土耳其借这个机会,打通一条叫“赞格祖尔走廊”的路。那样一来,伊朗和亚美尼亚的陆地联系就断了,泛突厥主义的势力就能直接伸到高加索的心脏。所以伊朗划了条红线:你们在纳卡随便打,但绝对不能碰亚美尼亚本土。
这态度说白了,就是默许了阿塞拜疆的行动,只要火别烧到我家门口就行。一个公开的敌人,一个精明的看客,在这残酷的高加索棋盘上,亚美尼亚悲哀地发现,自己成了最孤零零的那颗棋子。
结语
时间快进到今天。纳卡的硝烟早就散了,但高加索这盘棋还没下完。为了换西方那些听着好听的安全承诺和经济援助,帕希尼扬政府付出的代价太惨了。去年4月,亚美尼亚把4个边境村庄正式交给了阿塞拜疆。他还硬顶着国内的巨大反对,推动修改宪法,把所有跟阿塞拜疆抢地盘的条款都删了。
作为回应,俄罗斯的维和部队提前撤走,亚美尼亚也正式暂停了集安组织的成员资格。他用这种自断手脚的方式,彻底切断了和纳卡的历史,也把俄罗斯推得更远。他做的这一切,最终在华盛顿有了个“结果”。在美国总统特朗普的主持下,帕希尼扬和阿塞拜疆总统阿利耶夫签了份战略过境走廊协议。白宫的草坪上,闪光灯亮成一片,好像和平真的来了。
但这真是和平吗?这更像是一份战败后签下的城下之盟。亚美尼亚用主权和民族的尊严,换来了一条运输通道和西方国家几句口头表扬。而纳卡那十万难民,还是回不了家。帕希尼扬或许保住了他的位子,但他领导下的亚美尼亚,失去的可能是一个民族的未来。这个古老又坚韧的国家,用自己的悲剧,给全世界所有摇摆在大国之间的小国,上了一堂血淋淋的课:把国家的命运,押在别人的善心上,最后等来的,可能只有炮火和眼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