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言
去年姚明提前辞去了中国篮协主席的职位,紧接着,郭振明当选为新一届主席,这事儿闹得挺热闹的。
姚明之所以提前收兵,实际上是经过仔细考虑后,结合中国篮球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自己的规划做出的决定。
接受这个任务的郭振明,其实之前也不是第一次涉足篮协的事务。
其实,他几年前就开始在中国篮协混了,与姚明一块拼搏了挺长一段时间。
之前还当过国家体育总局篮球中心和中国篮球协会联合党委书记、篮协副主席啥的。
他说呀,会和所有从事篮球工作的朋友们一块儿努力,一起推动改革再深化。
不过,这阵子中国男篮拿下亚洲杯亚军之后,篮协主席郭振明的一番话,却意外引发了不少讨论。
有人还开玩笑说,姚明估计没想到吧,男篮亚洲杯刚结束,篮协主席一句话,王治郅的声望就飙升了不少。
“小巨人”姚明
在中国篮球的历史上,“小巨人”姚明可以说是毫无疑问的代表人物,地位绝对不能忽视。
姚明在职业生涯中,凭着天赋异禀的篮球技巧以及出众的身高,成为了NBA历史上第一个外籍状元,正式加入休斯顿火箭队。
在火箭队的八个赛季中,他一直保持着一流的表现,累计得到了8次NBA全明星的邀请,还有5次入选NBA年度最佳阵容,稳稳地站在联盟中最具统治力的内线位置。
在赛场上,他凭借那出色的篮球技艺和远超一般的篮球智商,赢得了世界各地无数球迷的心。
可惜的是,由于长期的伤病困扰,他最终决定退役了。
不过从退役以后,姚明可一直没真正脱离篮球这事儿。
一旦当选中国篮球协会主席,姚明就以新身份担起了责任,正式展开了对中国篮球的全面改革行动。
在国家队的打造方面,姚明新出了“红蓝双国家队”模式,一下子突破了以往单一选拔方式的束缚。
在联赛的推进上,他围绕着推动CBA“管办分离”改革,成为关键切入点,把联赛的独立运营权限正式交到了CBA公司手中。
在俱乐部管理方面,针对薪资体系的混乱问题,采取了强有力的整顿措施,建立了清晰的薪酬控制机制,成功抑制了“天价合同”带来的无序争夺。
不仅如此,他还借鉴了NBA成熟的选秀体系,构建出了结构合理、操作规范的CBA选秀制度。
涵盖了从国家队的选材标准,到联赛的管理运作,再到俱乐部的规范运作以及人才的输送路径。
这些变革不仅缓解了中国篮球成长过程中的种种实际难题,也建立起一套更有生机、更坚韧的成长体系。
除了篮球之外,姚明的“姚氏幽默”也同样吸引了不少粉丝。
这种幽默呢,不是那种闹着玩的搞笑,而更像是一种看得透、挺从容的交流智慧。
当被问及如何看待自身身高优势时,他从容笑着打了个生动比喻:
我这身高就摆在那里,我只是把它当成个优势用了,就像你那台四代的电脑,肯定不会再用二代的了。
提到“怎么防护SARS或H1N1”这事儿,他也不忘自嘲一番,轻松地说:“我个子高,天天呼吸的新鲜空气比别人多,自然也就不太容易得。”
这些回答里,满满的都是贴近生活的真心和开朗态度。
这些轻松的语气中,没有那种遥不可及的明星感觉,反而让他“自信大方、游刃有余、风趣十足”的形象深植人心。
姚明的篮球路上,一直有个偶像陪伴着他,那个人对他的成长起到了关键作用。
就是那位被誉为“中国篮球第一人”的王治郅。
“中国篮球第一人”
王治郅是第一个被NBA球队选中的亚洲球员,曾在独行侠、快船和热火这些队伍效力。凭借他的篮球技巧,向全世界展示了亚洲球员的竞技水平。
之后,他果断选择转战CBA联赛,加入中国男篮国家队,继续为国家争光。
在CBA赛场上,他多次帮球队拿到总冠军,成为联赛里的内线支柱。
在国家队表现上,他在亚特兰大奥运和北京奥运会期间担任关键角色,带领中国男篮两次挺进八强,创造了队史在奥运会上的最佳成绩。
在广州亚运会时,他依然带伤上场,在关键时刻拿下20分,带领球队实现逆转最终夺冠。
不过长时间激烈比赛下来,伤势逐步累积,结果王治郅还是决定退出赛场。
跟姚明偏重协会管理的变化路线不一样,王治郅退役后转型当起了教练,专门带领年轻球员学习技术。
不过,除了“篮球人”的身份以外,他还有另一个身份,一直伴随着他的职业生涯。
同时,他还肩负着“中国人”的身份,那份深埋在骨子里的家国之情,始终伴随着他的每一步。
当年在伦敦奥运会抢前的采访现场,他的目光扫过背景墙上悬挂的国旗,然后对记者说:“拍的时候,记得把国旗和我都框进去。”
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小动作,裹着最纯真的“和国旗合影”的真情实意。
他对篮球这份执着依旧不停地收获成果,近来,中国男篮又达成了新突破。
“不忘男篮”
最近,在吉达举行的亚洲杯男篮决赛中,中国男篮遗憾输给了澳大利亚队,拿到了亚军的名次。
虽然没能登上最高领奖台,不过这份近十年来中国男篮的最佳战绩,确实在证明着这支球队正在悄悄迎来新一轮的巅峰时刻。
而这一切的成就,离不开姚明、郭振明和王治郅这三位篮球人的辛勤付出。
姚明接手篮协之后的改革措施,为男篮打下了坚实的根基。
郭振明的用心打理,确保了男篮运作中的每个细节都井然有序。
王治郅把自己在赛场上的丰富经历变成了宝贵的技艺传授。
三个人的“配合”,让这支年轻的男篮展示出了前所未有的精神状态和团队的凝聚力。
而这份“配合”一直藏在幕后,最近才慢慢被大家知道了。
亚洲杯结束后,郭振明的一次采访,把那三个人的“配合”正式带到了大家面前。
他坦言,一直和姚明在关键决策上经常保持紧密联系,而王治郅也明确表示愿意随时为国家队效力。
这番话一下子就成了网友们热议的话题。
有人开玩笑说:“姚明大概没想到,亚洲杯刚结束,郭振明一句话,居然让王治郅的评价又飙升了。”
其实,网友们的这个调侃,更多的是开个玩笑,挺轻松地表达对他人气上涨的调侃而已。
毕竟在那之前,没有多少人料到,他一句话居然能让自己在网络上的人气迅速上升,吸引到大量的关注。
甚至不少网友也是因为王治郅的事,开始对咱们的中国篮球多了点兴趣。
不过,这份“口碑”的猛涨其实并不是偶然的,而是王治郅在中国篮球事业里一直默默耕耘的必然结果。
他说过:“中国男篮得意的时候我未必在,但遇到困难时我肯定会出现。”
他那句“逆境中我一定来”的承诺,真是在用行动表现出的坚守呀。
在准备比赛的日子里,王治郅放弃了自己的假日和业余时间,只要国家队一喊,他总是“随时待命”。
这份“只要需要,我就都在”的坚持,也变成了中国男篮宝贵的“传承”。
王治郅这位老将功臣,无论是在技术层面还是在责任感方面,都无疑给中国男篮带来了难得的经验和精神支撑。
他的付出早就不只是技术上的传授,更像是一种“精神象征”,为中国男篮的前行增添了“信念支撑”。
结语
郭振明主席的一番话,让大家看清了姚明、王治郅这些篮球人在男篮亚洲杯获得亚军的背后,经历了整整一年多的无声奋斗和付出。
王治郅更是把“遇到困难毫不犹豫”的承诺和“随时待命”的行动,表现得淋漓尽致。
这正好证明了中国篮球的振兴,不只是通过比赛场上的突破,更是一场“薪火相传”的传承延续。
有许多像姚明、王治郅这样的“隐藏的英雄”,在默默地把篮球的最初热情、奋斗的价值、责任的分量,一点一滴地传递给新一代。
正是因为如此,中国篮球才能屹立不倒,真正做到“薪火不断”,不断传承前辈的精神与热爱。
现在中国男篮渐渐走上了回到顶峰的路,不是靠某个人或某支队伍单打独斗,而是靠姚明、郭振明、王治郅这些一代又一代的篮球人,心怀责任感和担当,齐心协力、共同撑起的必然发展。
这篇文章的信息来自权威渠道:红星新闻、新华网以及潇湘晨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