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哪是国际政治,分明是公司内斗:前总裁想掀桌,现总裁护着最大客户

 意昂体育介绍    |      2025-10-10 05:05

这事儿看着是国际政治,你把它当成一个公司内部的狗血斗争就全明白了。

懂王,这位前CEO兼现任最大KOL,又开始电话摇人了,剧本还是那个熟悉的剧本,味儿还是那个熟悉的味儿。他对着大西洋那头的欧洲分公司喊话,说兄弟们,跟我一起冲,把那个叫中国的新兴巨头的摊子给掀了,顺手再把印度也捎上,关税直接拉满到100%。

理由给得那叫一个清新脱俗,说是为了给那些买俄罗斯石油的国家一点颜色看看。

这脑回路,九曲十八弯,都能拿去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了。明眼人都看得出来,这哪是敲打俄罗斯,这就是懂王版的“复仇者集结”,想拉着欧洲这帮老伙计,重演一次贸易战大戏,主角剧本都给中国写好了。

按照过去的惯例,欧洲分公司这边,尤其是冯德莱恩冯大姐这位CEO,一般都是表面上皱皱眉头,私底下捏着鼻子把这活儿给接了。毕竟大股东的面子不能不给,过去好几次都是这么过来的。所以懂王这次信心满满,觉得剧本会照着他写的演。

结果,现实给了他一记响亮的耳光,声音大到芬兰都能听见。

冯大姐接受采访,面对这个烫手山芋,上演了一出现代职场顶级拉扯话术。她先是说,我们欧盟自己的事,我们自己说了算,不能你一个电话就定了。然后话锋一转,说我们跟印度这些新兴市场的合作很重要,得好好维护。最后,她画风突变,开始大谈特谈欧盟对俄罗斯的最新制裁有多么牛X,说我们已经把该干的都干了,力度大到能让俄罗斯疼得坐回谈判桌。

一套组合拳打下来,行云流水,滴水不漏。全程,一个字都没提“中国”。

但你把她的话翻译成大白话,意思就一个字:滚。而且是带着职业假笑,客客气气地请你滚。

这操作直接把很多人看懵了,欧盟这次怎么这么硬气?其实一点都不奇怪,硬气不是因为骨头硬,而是因为钱包的厚度决定了腰杆的直度。

欧洲内部早就炸锅了,那些闭门会议里,估计拍桌子的声音比开香槟的声音都多。真要跟着懂王掀桌子,对中国搞100%关税,那不叫制裁别人,那叫拿着七伤拳的秘籍左右开弓,打敌人一拳,给自己来一套。别人掉不掉血不知道,自己肯定先得内伤吐血。

我们来看一本最实在的经,叫经济账本。

2024年,中欧贸易额干到了快八千亿美元。这是什么概念?这比美帝自己跟中国的贸易额还高出一大截。这已经不是简单的买卖关系了,这是你中有我,我中有你,骨头连着筋,谁断了谁都得嗷嗷叫。

中国是欧盟最大的进口来源地,欧盟市面上五分之一的东西,都是从中国飘洋过海运过去的。同时,中国还是欧盟的第三大金主爸爸,是他们的重要出口市场。这种深度捆绑,是哪个政治家拍脑袋就能解开的?

德国的汽车厂,大众一半的命根子,宝马三分之一的灵魂,奔驰三分之一的身家,全拴在中国市场的裤腰带上。法国的奢侈品,那些包包、香水、红酒,最大的增长点在哪里?还是在中国。荷兰的光刻机虽然被美国卡着脖子,但其他半导体企业呢?哪个不想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消费电子市场里分一杯羹?

真要把关税这把刀架在脖子上,第一个跳起来的不是别人,就是这帮欧洲自己的资本家。断人财路,如杀人父母。冯大姐敢点头,信不信第二天她的办公室门槛能被这些企业CEO给踏平了?

所以,别看嘴上天天喊着“去风险”,身体一个比一个诚实。

欧盟对中国的依赖,那是一种深入骨髓的依赖,比美国严重得多。2024年,欧盟从中国买了5178亿欧元的东西,卖给中国的只有2133亿欧元。你看这个逆差,觉得欧盟亏了?错了,这巨大的逆差背后,恰恰是欧盟产业链对中国的深度嵌入。很多欧洲品牌在中国设厂,在中国生产,最后再卖回欧洲或者卖给全世界。

嘴上说着“降低风险”,去年第二季度,欧盟企业对华直接投资,就是真金白银拿过来建厂开公司的钱,一下子飙到36亿欧元,创了历史新高。这说明什么?说明资本家用脚投票,清晰地告诉了政客们,饭碗在哪里。

美国企业虽然也和中国做生意,但那种融入程度,远不如欧洲。就说涂料巨头立邦,在中国开了74家工厂,10个研发中心,最近还把亚太研发创新中心放在上海。辉瑞、拜耳这些医药巨头,早就把研发的大本营挪到了中国。

这些投资,是几十上百亿的真金白银,是成千上万的就业岗位,是未来几十年的战略布局。因为加关税这种政治秀,把这些全扔了?哪个CEO这么干,第二天就得被董事会赶下台。

更别提,中欧贸易直接或间接支撑了欧盟近300万人的就业。在经济下行、失业率高企的今天,谁敢动这300万人的饭碗,谁就是跟自己的政治生命过不去。

懂王可能忘了,就在去年,欧盟还就电动车关税问题跟中国闹得不可开交,最后呢?雷声大雨点小,搞了个所谓的“最低定价”,没敢真下死手。为什么?还不是因为欧洲那些老牌车企,看着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,馋得直流口水。他们自己转型慢,但他们不能失去这个未来。

现在懂王让他们对所有中国商品加税,这不是让欧盟自己捅自己腰子吗?还是左右各来一刀那种。

所以,冯德莱恩那番滴水不漏的外交辞令,就显得特别有意思。

她不提“中国”,是一种顶级的政治智慧。直接拒绝美国,面子上过不去,毕竟还是盟友;直接答应,里子里受不了,经济要崩盘。所以她干脆不接这个茬,把皮球踢到印度那边去,说我们要加强和印度的合作。

这招叫“围魏救赵”,也叫“声东击西”。既给了懂王一个台阶,你看,我不是不帮你,我是在团结其他新兴市场,这也是在制衡中国嘛(潜台词)。又没有直接得罪中国,给未来的合作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。

她特意强调对俄罗斯的制裁,更是妙笔。意思就是告诉懂王:大哥,你看,我已经帮你把俄罗斯按在地上摩擦了,该出的力我都出了,你就别再给我布置新任务了,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。

这种夹缝里求生存的智慧,欧洲人玩了几百年了,炉火纯青。

说白了,欧盟心里跟明镜一样。跟着美国一起疯,最后倒霉的绝对是自己。美国有庞大的内需市场,有美元霸权可以收割全球,它折腾得起。欧盟呢?一盘散沙,各国都有自己的小九九,经济结构又高度依赖出口,特别是德国这个火车头,一旦中国市场熄火,整个欧洲的制造业都得感冒。

法国的红酒卖不出去,意大利的皮具堆在仓库里,背后是多少个中小企业的破产和工人的失业?

冯德莱恩的不点名拒绝,也是在为未来铺路。中欧投资协定虽然被冻结了,但在绿色经济、数字贸易这些新赛道上,双方的合作空间巨大。现在要是彻底撕破脸,以后再想坐下来谈,那成本可就高了。

毕竟,近五年外企在华直接投资的收益率高达9%,这个数字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极具诱惑力。这么香的蛋糕,欧盟凭什么要拱手让人?

所以,这场围绕关税的博弈,看似是政治站队,本质上还是经济利益的计算。懂王想玩一把大的,但他没算清楚,欧洲的经济命脉,早就在全球化的浪潮中,和中国紧紧地缠绕在了一起。

冯德莱恩滴水不漏的回应,不是她一个人的即兴发挥,而是背后无数欧洲企业的财报、无数欧洲工人的工资单,共同投出的一张否决票。

生意就是生意,不是请客吃饭,更不是过家家。谁跟钱过不去,钱就会让谁过不去。这个道理,简单又粗暴,但永远有效。

本新闻旨在弘扬社会正气,如发现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,请及时反馈,我们将认真核实并处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