要是娱乐圈真有个“年度胆王”排行榜,白百何这波操作基本能直接把奖杯搬回家。
不是靠票房冲榜,也不是甩出一段足以让微博瘫痪的恋情,而是干了一件在明星圈子里堪称“自毁长城”的事——原图和精修照并排发,还配了句:“明天没更新就是下岗了。”
那感觉,就像你在饭局上正端着酒微笑,她突然掀开自己家的锅盖给大家看里面炖的是什么,还顺手夹一块递到你嘴边。
我第一次看到那两张对比图,愣了半分钟才反应过来——这是真人啊!
法令纹、细纹都乖乖待着,下颌线不再锋利得像切片机,脸上的肉也还留着。
现在这个时代,不光自拍要磨皮加滤镜,有些人连早餐照片都不放过,大多数明星已经进化成一种高光塑料质感,让你怀疑他们是不是连呼吸都是美颜版。
而白百何这次可不是被狗仔抓拍,也不是粉丝偷拍,是她们自己主动晒,这就很刺激。
这种主动曝光原图的行为,很像街头卖艺的小伙子翻跟头前喊一句“看好了啊”,然后真的空翻三周落地稳稳当当,那种气场既自信又任性。
我一下想起之前某女星忘记修的一组活动照,被网友夸“终于看见活人”,好感度直线上升。
白百何显然早算到了这一点——观众早腻味那些完美假脸,现在反而渴望真实质感,就跟吃惯奶油蛋糕的人突然想啃窝窝头,那股踏实劲儿立马让距离缩短。
说到底,这是一次精准投喂大众心理。
在社交平台上,流量逻辑早变了,以前拼谁更梦幻,现在拼的是谁敢脱掉滤镜站在人群中。
有品牌的数据分析显示,“真实感”相关内容互动率明显提升,有些甚至超过精修大片三倍以上。
这意味着用户潜意识里,对“不怕露缺陷”的人物,更容易产生信任与共鸣。
当然啦,这份勇敢可能也是经过计算的勇敢,你真以为团队会随便挑状态最糟的时候去放?
选出来的原图,多半瑕疵可控,又够制造话题。
如果换作范冰冰或者杨幂,会这么玩么?
大概率不会。
一方面她们的人设高度依赖视觉神话,一旦破功风险太大;另一方面粉丝生态也未必买账。
不过舒淇倒是真的用无修素颜照怼喷子,然后收获了一批路人缘。
所以不同阶段、不同行业位置,对这种玩法承受力差别巨大——白百何现在处于一个相对稳定且低压力的位置,可以拿形象来试水娱乐圈的新游戏规则。
从传播学角度讲,这是话语权转移。
本来影像呈现权牢牢握在明星及其团队手里,但他们主动递出所谓“脆弱素材”,其实是在重写自己的标签,把外界讨论引向另一个维度:真实性。
这特别适合短视频时代,因为算法喜欢争议、评论区吵架,而真假、美丑、自然这些问题,本身就是互联网永恒的话题引爆器。
网友有时候就像放大镜,只盯别人家的芝麻,却对自家西瓜视而不见,所以只要有人打破常规,他们就会蜂拥而至围观点评,好似找到新玩具一样兴奋。
文化背景也挺耐琢磨。
在日韩偶像工业体系中,“零瑕疵”几乎是生存铁律,你别说公开原图,就是路演现场灯光暗一点都会被骂惨。
但中国内地近几年走出了另一条路——越来越多公众人物尝试用生活化、人间烟火感拉近距离。
从李雪琴随手拍乱糟糟宿舍,到易烊千玺片场穿皱巴巴T恤,都证明观众对真诚展示日常状态接受度很高。
这背后既有审美疲劳因素,也反映出现代社交关系里的虚拟亲密需求,人们希望偶像不要总居高临下,而是在某个瞬间与你同频,比如一起嫌弃午餐不好吃、一块吐槽天气闷热,那样才能感觉他是真人在生活,不只是广告牌上的头像。
不过坦白讲,这招不能天天用。
不管是真心还是套路,它之所以有效,很大程度上靠稀缺性撑着。
一旦每天都搞“不修饰”的惊喜,人马上习惯,看你的眼神也会从惊讶变成平淡。
所以节奏得拿捏,要么隔段时间来一次,要么刷新玩法,比如哪天干脆直播拍摄过程,让大家实时看到从普通到精致的变化,那才叫真正破第四墙,会让屏幕另一边的人直呼过瘾。
我挺期待未来更多明星加入这种“晒原图联盟”。
幻想一下,一个顶流男演员毫无预警甩出晨起睡眼惺忪照,配一句:“今天不开工。”
画面一定荒诞又好笑,而且足够搅动舆论场。
在这个人人都会开PS软件、懂调色曲线的年代,比完美更珍贵的是坦荡。
而坦荡,在娱乐圈一直都是奢侈品,它不仅需要底气,还需要知道什么时候亮剑,以及亮给谁看。
白百何这次踩准节点,把自己送进热点中心,同时扔下一颗小石子,让我们重新思考:究竟什么样子的真人,我们愿意相信并喜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