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星,在咱们普通老百姓眼里,那是光鲜亮丽的代名词,走到哪儿都自带光环。豪车别墅,名牌加身,似乎钱对他们来说,就是个数字。可真是这样吗?今天咱们就来聊聊,那些看似风光的明星,背后可能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苦楚和无奈。
就拿咱们熟悉的“皇阿玛”张国立来说吧,荧幕上威风凛凛,生活中也是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。可谁又能想到,他也曾为了钱,为了一个“赌”,把自己搞得焦头烂额,甚至差点晚节不保。
话说当年,影视行业那真是“遍地黄金”,谁都想来分一杯羹。华谊兄弟作为行业内的龙头老大,自然也不例外,大手一挥,四处扩张,到处收购公司。这不,就看上了张国立的公司——浙江常升。
华谊给出的条件那叫一个诱人,2.52亿的价格收购,还附加了一个“对赌协议”。啥叫对赌协议呢?简单来说,就是华谊给张国立一笔钱,但是张国立得保证公司在接下来的几年里,每年都能赚到一定的钱,如果赚不到,那就得自己掏腰包补上。
这还不算完,华谊还给张国立送上了1.5亿的股票,但是这些股票不是立刻就能卖的,得等到一定的时间才能解禁。这就像一个甜蜜的陷阱,既让你尝到了甜头,又让你不敢轻易松懈。
张国立当时也是想着,自己辛辛苦苦打拼了一辈子,好不容易有了自己的公司,能被华谊看上,那是对自己的肯定啊。而且,有了华谊这个大靠山,以后拍戏、投资啥的,也能更顺利。所以,他毫不犹豫地签下了这份协议。
可谁又能想到,这一签,就把自己推进了一个无底洞。
为了完成对赌协议里的业绩指标,张国立开始疯狂地接戏,那真是“来者不拒”,只要给钱就上。以前的他,拍戏那可是精雕细琢,每一个角色都要反复琢磨,力求完美。可现在呢?为了赶进度,为了多赚钱,只能牺牲作品质量,粗制滥造。
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,你用心不用心,他们一眼就能看出来。张国立的作品,出镜率是上去了,可口碑却一路下滑,观众纷纷吐槽他“江郎才尽”,“晚节不保”。
更糟糕的是,影视行业的变化那叫一个快,政策说变就变。2016年,国家出台了“古装剧限令”,一下子让张国立投资的一部古装剧血本无归,这可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。
华谊兄弟的股价也是一路下跌,张国立手里的1.5亿股票,眼看着就要缩水。他心里那叫一个着急啊,这可是他半辈子的积蓄啊!
为了填补业绩缺口,张国立只能四处筹钱,甚至卖掉了自己的学区房,凑了2000万才勉强过关。这可真是让人唏嘘不已,堂堂一个大明星,为了钱,竟然沦落到卖房的地步。
更让人心疼的是,为了完成对赌协议,张国立几乎没日没夜地工作,睡眠时间严重不足,甚至经常带病工作。他自己也曾说过,那几年是他最累、最辛苦的几年。
好不容易熬到了对赌期结束,张国立虽然补了近两千万,股市套现几千万,但健康和口碑都受到了严重的损害。他这才明白,自己上了资本的当,被“对赌协议”给套牢了。
其实,像张国立这样被“对赌协议”坑惨的明星,还有不少。冯小刚也签过类似的协议,不过人家比张国立聪明多了,早就把钱套现走人了。还有像黄晓明、张涵予等人,也在资本市场上赚得盆满钵满。
为什么同样是明星,有人能玩转资本,有人却被资本玩弄于股掌之间呢?说白了,还是金融知识储备不足。张国立是个好演员,但在资本运作方面,他就是个“小白”。
更让张国立头疼的是,他的儿子张默,时不时地给他惹麻烦。张默的负面新闻,严重影响了张国立的公众形象,让他的事业雪上加霜。
经历了这次“对赌”风波,张国立也是心灰意冷,直言以后再也不签对赌协议了。他开始逐渐淡出荧幕,转向幕后,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上。
张国立的经历,也给所有的明星敲响了警钟:资本的诱惑是巨大的,但风险也是并存的。在面对资本的时候,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,千万不要被眼前的利益所迷惑。
成功的真正定义,不是赚了多少钱,而是能够在风雨中保持清醒,走得更稳更远。
明星也不容易,表面风光,背后却承受着巨大的压力。咱们普通老百姓,还是要多给他们一些理解和支持,毕竟,他们也只是普通人,也需要生活,也需要养家糊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