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济差就不买保险?你怕是没见过有人因为一场病,把 10 年存款全搭进去

 意昂体育介绍    |      2025-09-18 11:11

先跟你说个扎心的真相:经济越差,你越输不起 —— 可偏偏有人把 “砍保险” 当成 “省钱” 的第一步,这不是精打细算,是在给生活留 “窟窿”...

我做保险 10 年了,见多了这种 “错把风险当侥幸” 的人...

前阵子有个开装修公司的张哥找我,电话里声音都抖:“我爸要做心脏搭桥,12 万,我现在连材料款都欠着,这钱我去哪凑?”

我没敢提当初的事 ——3 年前他生意好,我劝他花 5000 块配重疾 + 医疗,他拍着胸脯说 “手里有 20 万存款,怕啥?”

结果去年行业一冷,存款全压了库存,一场病直接把他逼到要卖货车。

经济环境好的时候,钱是 “缓冲垫”,就算出点事,咬咬牙能扛;

可经济环境差的时候,你的钱连 “日常周转” 都费劲,一旦撞上大病、意外,那不是 “花钱”,是 “把家底掏空”。

偏偏很多人想不通:他们愿意每天少喝杯奶茶省 15 块,却不愿花 300 块买份百万医疗险 ——

总觉得 “保险是闲钱才买的”,却忘了:越是没钱,越要守住 “不额外花钱” 的底线。

今天不跟你扯虚的,就聊 3 个实在问题:客户说 “经济差不买保险”,你该怎么解他的顾虑?

又该怎么让他明白:现在买保险,不是 “花钱”,是 “保你手里那点钱不被偷走”。

第一步:别急着说 “保险重要”,先接住他的 “难”

我发现很多业务员犯了个错:客户一开口说 “没钱买”,就急着反驳 “保险不能省”,结果客户直接闭嘴 —— 你都没听懂他的 “难”,他凭什么听你的 “理”?

去年我遇到个开小饭馆的王姐,一见面就摆手:“小李,你别跟我说保险,我这店每天流水连房租都不够,员工工资都得赊着,哪有钱给全家买保险?”

我没提保险,先给她递了瓶水:“王姐,我家楼下那家开了 5 年的面馆,上个月也关了。我每次路过都想,你这店能撑到现在,得有多难 ——

早上 5 点去买菜,晚上 11 点才关门,赚的都是辛苦钱,肯定得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。”

就这两句话,王姐的眼泪差点掉下来。她跟我聊了半个多小时:说现在菜价涨了 3 成,说老客户不来了,说怕自己累垮了没人管孩子。

你看,客户说 “不买保险”,不是 “排斥保险”,是 “怕自己花了冤枉钱”,是 “对未来没底”。

你得先认可他的 “难”,让他觉得 “你跟他是一边的”,他才愿意听你往下说。

记住:共情不是 “演戏”,是帮他把没说出口的焦虑说出来。

比如客户是上班族,你可以说 “现在裁员消息这么多,谁都怕下个月工资没着落,肯定得省着花”;

客户是宝妈,你可以说 “孩子奶粉、早教费哪样不要钱,你想把钱花在更实在的地方,太正常了”。

先站在他的立场上,后面的话才听得进去。

第二步:用 “反常识” 戳醒他:经济差,风险才更 “贵”

很多人觉得 “经济差,风险也会少”—— 这是最大的误区。

风险从不管你有没有钱,反而会在你最没钱的时候 “趁火打劫”。

我给你算笔账:假设你现在有 10 万存款,经济好的时候,就算家人住院花 3 万,你还剩 7 万,不影响生活;

可经济差的时候,你这 10 万可能是 “给员工发工资的钱”“还房贷的钱”“孩子学费的钱”,一旦花出去 3 万,整个生活节奏都会乱 ——

你可能得借网贷,可能得推迟给员工发工资,甚至得把房贷延后。

更可怕的是:经济差的时候,“赚钱的机会” 会变少,但 “看病的钱” 不会少。

去年我帮一个客户查住院费用,发现急性阑尾炎手术费比 3 年前涨了 20%,癌症靶向药一盒涨了 500 块 —— 你手里的钱在 “贬值”,但风险带来的 “开销” 在 “涨价”。

这时候你得跟客户说句实在话:“你现在省 300 块不买保险,看似赚了;

可万一住院花 3 万,你得省 100 个 300 块才能补回来。你觉得是省 300 块容易,还是补 3 万容易?”

别跟他说 “风险概率”,跟他说 “后果”。比如:“你现在每月赚 8000,房贷 5000,要是突然摔断腿,3 个月不能上班,不仅没收入,还得花 2 万治疗费 ——

这 2 万你得从哪凑?房贷怎么办?孩子奶粉钱怎么办?”

用他熟悉的生活场景,让他自己意识到:风险不是 “小概率事件”,是 “一旦发生,就扛不住的事”。

第三步:给 “低门槛方案”:别让他觉得 “买保险要花很多钱”

客户说 “不买”,本质是 “怕花钱”—— 不是 “真没钱”,是 “怕花了钱没用到”,是 “怕买贵了”。

这时候你别给她推 “每年交 1 万的重疾险”,要给她 “拆成每月 30 块的基础保障”,让她觉得 “这钱花得值,也花得起”。

我通常会给客户分 3 步配保障,每一步都跟 “日常开销” 挂钩,让他觉得 “这钱不算啥”:

1. 先查 “医保”:国家给的 “免费安全垫”,别浪费

不管客户是上班族还是个体户,先问他:“你职工医保 / 居民医保交了吗?”

很多人觉得 “医保没用”,可去年刚毕业的小周告诉我:他交了 380 块的居民医保,急性阑尾炎住院花了 8000,报销了 6500,自己只花 1500。

他说:“早知道医保这么有用,我当初就不该犹豫。”

你要跟客户算笔 “小钱账”:居民医保一年 380 块,平均到每天 1 块多 —— 还不够买瓶矿泉水,却能报基础住院费。就算他再没钱,1 块多的 “基础保障” 总掏得起吧?

这一步是 “打底”,先让他有最基础的安全感。

2. 加 “百万医疗险”:300 块保 200 万,堵 “大病窟窿”

很多客户怕 “大病花钱”,可又觉得 “重疾险太贵”—— 那你就推百万医疗险:30 岁的人一年 300-500 块,能保 200 万 - 400 万,不管是癌症、心脏手术,还是器官移植,只要住院花的钱超过 1 万(免赔额),大部分都能报。

我有个客户李姐,35 岁,月薪 5000,去年给全家买百万医疗险,3 个人一年才 1200 块。今年她老公查出肺癌,住院花了 28 万,报销了 26 万多,自己只花 1 万 8。

她跟我说:“我现在才明白,1200 块不是‘花掉了’,是‘存起来了’—— 关键时候能救急。”

你要跟客户说清楚:“这 300 块不是‘买保险’,是‘买个放心’。

你平时少出去吃两顿火锅,这钱就有了;可万一真要用到,它能帮你挡住几十万的开销 —— 你觉得值不值?”

3. 补 “意外险”:100 块保一年,防 “日常小意外”

最后一步,要是客户预算够,就加份意外险:一年 100-200 块,能保意外受伤、住院,甚至意外身故。

比如不小心摔了一跤、被烫伤了,住院费能报;要是因为意外不能上班,还能拿点误工费。

我有个送外卖的客户王先生,一开始觉得 “意外险没用”,后来听我的花 150 块买了一份。去年夏天他被车撞了,腿部骨折,住院花了 8000,报销了 7200,还拿了 2000 块误工费。

他说:“这 150 块花得太值了 —— 要是没这份保险,我这一个月没收入,还得花钱看病,真不知道怎么过。”

你要跟客户说:“这 100 块就当‘买个平安’。

你平时给车加次油都得 300 块,花 100 块保自己一年平安,总比万一出事花几千块强吧?”

最后说句实在话:保险不是 “有钱人才买的”,是 “怕没钱的人才该买的”

我见过太多人:经济好的时候,觉得 “自己有钱,不用保险”;经济差的时候,觉得 “自己没钱,不买保险”—— 结果呢?

一场病就把自己逼到绝境...

你要跟客户说:“现在经济差,你手里的每一分钱都很珍贵,所以才更要保住它 —— 别让一场意外、一场大病,把你辛苦攒的钱都花掉。

保险不是‘消费’,是‘给你的钱上把锁’:锁着它不被风险偷走,锁着你不用因为钱的事,在家人需要你的时候,只能掉眼泪。”

经济寒冬总会过去,但风险不会等你 “有钱了” 再找上门。

你现在花 300 块买份百万医疗险,花 100 块买份意外险,不是 “乱花钱”,是 “给你和家人留条后路”——

毕竟,日子再难,也得守住 “不因病返贫” 的底线,不是吗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