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起在A股市场寻找“潜力股”,大多数人第一想到的场景,是眼前屏幕一亮浆糊,心里一阵迷糊——满盘的股票代码像大街上涌动的行人,谁脸上都没写着“我是下一个牛股”,谁都说自己能暴富,谁都踩过狗屎运,你说这让人怎么选,咋不乱呢?
你有没有过这种体验:点开某财经新闻,分析师嘴里蹦出一堆名词,什么利好消息、技术突破、主力建仓,大盘涨跌闻风起舞,讲得天花乱坠,其实真用手机买股票那会儿,手指在几千只股票里乱划,还是靠感觉。
于是,很多“新韭菜”会在键盘上发问:“这么多股票,选哪只才稳当?”好家伙,这问得我都替他们头疼。
大家都说“市场有风险,投资需谨慎”,但风险在哪?你用眼瞅,想在这大海捞个真金股?还真不是件容易事。要我说,别相信什么“天降暴富股”,咱还是回归朴素的筛选法——做减法,先把那些坑里的地雷扔远点,关键是别踩雷。
创业故事里讲“九死一生”,炒股这档子事多半是“九亏一盈”。有多少人一顿操作猛如虎,回头一看全场皆墨,亏得不成样子。真不是运气差,是策略太“贪多”,反而“筛得太少”。
那接下来,甭跟你卖什么关子,我直接上“干货”:筛股,只有两步,连新手都能跟着走——先甩开三类雷股,再从剩下的股票里掏出靠谱的,那叫术业有专攻,股市有套路。
有些人一听就乐了:“才两步?别逗我!”哥们,还真不唬你。复杂归复杂,核心就是“把坑票丢了,把好票留下”,就这么点事!
先说第一步,叫做“排除法”,就是咱都知道有些股票看着就不舒服,像街口晃来晃去的那种“容易惹祸的”,直接拉黑。
第一种把名字带“ST”的统统pass。你看见“ST”就像路口竖着红灯,意思是有问题,别装作没看到。有人还抱侥幸心理:“万一它‘U’了呢?”小心“ST”变“ST*”,那可不是闹着玩的。经验告诉我们,ST股的风险简直明牌了,拿命搏运,原本就输在起跑线上。
接着第二类,财务造假,或者被监管罚过的票。你见过哪个公司被证监会点名,转头还能安稳走几年?“狗改不了吃屎”这种话,炒股圈听着亲切又悲凉。只要有过这个“前科”,还跟它纠缠,等于把钱丢锅里炒,炒出来味儿也不对。记住,黑名单上的票,优雅地说再见,不必留情。
再来第三种,公司亏损那类,尤其是同行都在赚钱,结果某只股票偏偏亏得叮当响的,这时候你就得警醒了。不是行业整体不行,而是它单个出了问题。企业竞争力不行,再怎么喊口号也带不来财报的回暖。你把钱投进去,等于在泥潭里擦鞋。难道你指望“最差的一颗种子开出最野的花”?大概率,等来的只是一地鸡毛。
甭管你是老人新玩家,老老实实把这三类票划掉,其实已经帮自己消毒了至少20%-30%的风险标的。啥意思?就是说,市场里那些会害你操作失误、带来大坑的票,你先剔走三分之一,眼前也清爽不少。是吧?这时候,你手头还剩下一堆票,第二步来了。
第二步是什么?过筛子啦!剩下的票里挑出优质种子,筛选的标准要用点巧劲,别图复杂,管用才是王道。
先关注“温和放量”的票。这个听着像在研究化学,其实简单,意思就是成交量有节奏地在增加,像早上一口豆浆、下午加个茶点,舒缓流畅,没有突然爆炸。你回看前几天的数据,昨天是一亿,今天一亿五,明天两亿,像春风化雨。但万一哪天突然飙到五亿,市场“咕咚”一声,很多人就抢跑了。温和放量代表健康换手,人心稳,走势也不会发疯。有种很形象的比方:谁喜欢餐厅一口气来十道辣菜,肚子会罢工!温和为妙,爆量的小票往往是“有雷”。
再看第二条,叫“持续堆量”。量能持续增长,好比求爱连环攻势:周一送花、周二请奶茶、周三看晚霞,天天都有追求者,说明买盘积极、资金活跃。反面例子是什么?忽高忽低,像隔三差五才打电话,今天好,明天冷。这样没持续性的票,大多是短线游资小打小闹,炒完就撤,你盯着它,容易被套在半山腰。
第三条,得盯住“上涨趋势的票”。别光说涨了多少,更要关注它回踩低点一次比一次高。这个可以看周线,细水长流、稳扎稳打。周线低点从10块钱上到12,跌了两天没破低点,再涨到15——这就是“重心上移”,趋势真的够硬核。什么叫真趋势?不是喊口号,是每次调整都比上一次“底更高”,安全感满满。爆炒一阵最后创新低的票,那就是假动作,玩的人才担风险。
第四个别漏了,别选那些已经加速冲顶的票。“趋势死于加速”,这句话是血泪结晶。你看,一只票涨了快一个月没人理,突然整个社区刷屏,软件各种推送,股价暴涨成“竖着爬楼”。这时候进场,往往接盘侠当代代表,追高就像最后一把火,接在鱼尾行情最刺激的位置,万一回头就得被晾在顶上。有耐心的朋友,专等那些还没“竖着涨”的票,慢慢走、稳稳收,才是好策略。
这么筛筛选选,最后剩下那批既避坑又健康的票,才值得你真把钱投进去。并不是说“完美股”随手可得,而是筛过一轮,你已经滤掉了那些最容易坑你的。
当然,市场环境随时会变,有时政策来了,情绪变得扑朔迷离,计划先做好,交易才敢提上日程。你可以对照这套选股法,哪怕只用一部分,慢慢摸索,总有一天能找到自己的“选股手感”。
很多新人或许听多了“大佬语录”:什么“恐高怕空,高手看趋势”,但其实,最简单的筛选原则才是牛市里的真金准则。你看那些老玩家,不是天天追热点,就是核心仓位死死地守。炒股这事,聪明人在“做减法”,少而精不是吹的,操作太多其实反而折腾。
有朋友还自嘲:“咱就怕瞎折腾,越捞越乱。”真是这样,什么消息面、技术面、情绪面一搅合,最后还是靠眼缘——还不如盘下这套两步法,先扔掉不能碰的,再慢慢精筛,牢牢锁定风险之外的可能性。你说要捞一万个股票,图啥?做减法做好,“少数派”才有主动权。
炒股,不用把自己搞得跟考试似的,什么都要记,什么都怕漏。懂的就做,不懂的坚决闪开,遇到看不懂的标的、操作没底气的票,干脆别碰。钱是自己的,急什么?当你耐心守着这一套筛法,发现“看得懂才好操作”,自然会有底气。
也不妨说这套两步法,是给理智投资者配的一把筛子。你不用天赋脑洞,不用迷信大神预测,无需天天刷新闻、跟原因扯皮,按这套方法一点点去筛,5000多只股票里剔剩三五十只,谁会嫌少?少就是多,关键时候好用。
咱就当今天是你炒股路上的一次“账户大扫除”,扔掉那些看到名字就得绕道的,留下大浪淘沙后的好票,慢慢磨练你自己的“手感”,还怕什么行情变化?选得准了,涨的时候你有,跌的时候保命,不用天天做空翻多,折腾自己。
你看,有些干货不就是这样?简单、直接,该丢的丢,该筛的筛,两步下来,选股变成“捡真金”不是“捡破烂”。新手上路或者老鸟换思路,都能让自己舒服一些。
说到这,你要是还觉得炒股就是大海捞针,那我只能劝你,多用筛子,两步就够。别的都是迷雾,这一招管用。
老朋友们,你平时都怎么选股呢?是不是也有踩坑的血泪史?或者你有独门秘籍?欢迎评论区聊一聊,说不定下一个暴富故事就出自你的经验!
本新闻严格遵守新闻职业道德,倡导积极价值观念。如有内容争议,欢迎监督指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