嘎子哥进了派出所?
说实在的,第一次刷到这消息,我脑袋跟刚被足球砸了一下似的,愣了半天才反应过来。
不是吧,这年头连童年回忆都能翻车?
你们还记得小时候追《小兵张嘎》的夏天吗?
电视机前一堆小孩,恨不得隔着屏幕跟着嘎子冲出去打鬼子。
那会儿的谢孟伟,谁不觉得他就是正义和勇气本人的化身。
谁想过,十几年后,“嘎子”这俩字会和“拘留”挨边?
最近这热搜,属实比娱乐圈瓜田还热闹。
故事谁都会讲,但这剧情真是走哪都拐弯。
刚看到“嘎子带货穿警服被拘”,我还以为又是哪位营销号编的段子,结果警察叔叔亲自盖章,没半点水分。
有人说,这结局是自找的,也有人一脸同情:童星怎么都逃不过“长大即塌房”这魔咒?
其实谢孟伟的路,仔细看也挺有戏剧感。
小时候练功、进戏校、十五岁演嘎子,简历漂亮得像P过图。
可混进娱乐圈那一刻,剧本就换了。
他不是没努力,唱歌、拍MV、捣鼓电影,票房吹得天花乱坠,真金白银砸进去,最后全成了段子手的素材。
你刷抖音,能不刷到“嘎子偷狗”的鬼畜吗?
那段枪战戏,他脸上写满了认真,可网友笑得比看喜剧还开心。
演艺圈这地方,谁红谁凉说不准。
嘎子哥也不是那种认命的人。
戏拍得少了,直接杀进带货江湖。
什么都卖,什么都敢接,零食、手表、手机、名酒,直播间跟杂货铺似的。
卖XO卖到白菜价,弹幕都在问:“哥,这酒你自己喝吗?”
说带货就带货,偏偏“潘嘎之交”成了年度热词。
潘长江劝他别瞎带货,自己却下场卖酒,网友乐得直拍桌子。
互联网的记忆就这样,今天你是流量担当,明天就成了表情包。
可嘎子哥的“骚操作”还没完。
直播带货穿仿警服,肩章臂章一套,观众都惊了。
这下网友不淡定了,直接报警。
嘎子还嘴硬,甩锅给剧组和网友P图,结果警察叔叔一句话,把锅盖死死扣在他头上。
拘留七天,童年滤镜碎得干干净净。
那些年正义小英雄的光环,一秒变成反面教材。
说起来,童星的命运总是带点魔幻色彩。
你看娱乐圈,哪个童星不是被角色定型绑死?
柯震东、房祖名、释小龙,哪个不是小时候风光无限,长大后摔得四仰八叉?
嘎子哥的翻车,其实是个老话题。
观众对童年偶像总是多给几分宽容,但宽容有限。
你能靠滤镜混几年,但观众的记忆只认现在。
带货失误、负面新闻、警服翻车,摊在谁身上都是一场大型社死现场。
话说回来,这事儿真不能光怪娱乐圈。
直播带货,早就成了明星们最后的流量港湾。
可不是每个人都能靠嘴皮子和人设吃一辈子饭。
带货假货、价格翻车、直播翻车,大浪淘沙,留下的没几个。
谢孟伟其实是踩中了互联网的“地雷阵”。
有人觉得他是流量的炮灰,有人说他是自毁前程。
可你细琢磨,哪一个不是自己一步步试探观众的底线?
说到这,不得不感叹,流量时代连童年回忆都不安全。
谁还记得,谢孟伟一度和王宝强、吴奇隆同框飙戏?
谁还记得当年《我的团长我的团》里“豆饼”的真诚和倔强?
现在提起嘎子,十个有九个先想到直播间,剩下那一个还在找他那瓶白菜价XO。
剧情反转到这份上,谁都说不清是时代变了还是人变了。
娱乐圈没有永远的主角,也没有永远的滤镜。
谢孟伟的戏码,像极了NBA球星受伤退役,一秒跌下神坛。
观众永远只看新鲜。
你昨天刷到的瓜,明天就没人提。
嘎子哥的童年滤镜碎了,流量的泡沫也破了,谁还会为他扼腕?
网络的热度转瞬即逝,今天的热搜,明天就埋进时间轴底下。
讲真,看完这一出,有点唏嘘,也有点无奈。
童年英雄变网红,网红变带货,带货变拘留。
谁能想到,一场直播能把自己送进派出所?
娱乐圈的水深,互联网的风也凉。
你说嘎子还有没有翻身机会?
要我说,戏都演到这份上了,观众想看什么,谁说得准?
你要是有新瓜,评论区甩出来,咱们一起接着聊——毕竟,流量的世界明天又是新剧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