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天沈阳的“厂超”开幕式,赵大牛一上场,全场都炸了。
不是因为他踢得多好,而是他那身板儿,太抢镜了。
你懂那种感觉吗?就是一个人往球场一站,不用动,大家就开始刷弹幕:“这真是来踢球的?”
他穿着球衣,举着队牌走在最前面,看着挺精神,身后跟着企业代表、劳模方阵,场面热闹得像过年。可一开跑,画风立马变了。
肚子晃,喘得比谁都响,脚步沉得像拖着沙袋。别人跑一圈像遛弯,他跑半圈就跟刚爬完五楼似的。
但他没下场,硬是跑完了整场。
更离谱的是,他还助攻了。队友进球那会儿,他激动得跳起来,对着镜头又是挥手又是咧嘴笑,旁边姓田的那位明星队友也跟着一起嗨,俩人像在拍综艺。
可网友不买账。
弹幕清一色:“这不是比赛,是陪玩。”
你看对方拿球,几乎没人抢;自家进攻,对方防守慢半拍;连守门员扑球都像在演戏,轻轻一扑,球就进了。
这哪是竞技?分明是给主角搭台唱戏。
有人说,这不就是现实版的“陪太子读书”嘛。你来踢球,大家就得让你踢得开心,输赢不重要,气氛得到位。
网上吵翻了。
有人翻他老底,说他开减肥机构的,结果自己胖成这样,这不是打脸吗?还有人说,他能站上球场,全靠他爸。
这话听着刺耳,但也不是空穴来风。毕竟普通人想上这种表演赛?门都没有。
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,赵大牛根本没闲着。
他正忙着搞一件更大的事——“东北超”。
9月9日开赛,他自己当把这场赛事做成东北版的“村超”。不为赚钱,就为了给家乡攒点人气。
你可能不知道,他从八月就开始忙,对接嘉宾、拉赞助、跑场地,事事亲力亲为。
请来了退役的范姓国脚,还有好几个影视演员,连篮球明星都请动了。阵容一公布,不少人开始期待。
但筹备哪有那么顺。
开赛前,一位重要嘉宾临时因家里有事来不了。赵大牛急得团团转,饭都吃不下。
他第一反应是找他爸。
他爸没骂他,也没替他扛,而是说:“赶紧发公告,跟粉丝道歉,退票,别让人寒心。”
接着又建议他赶紧找喜剧演员来救场。
他听了,立马行动。公开道歉,处理退票,还拉着当地网红直播连麦,求人家帮忙宣传。
那一阵子,他天天熬夜,嗓子都哑了。
为了不让“东北超”再被说不专业,他还偷偷去集训。每天练体能,学规则,教练说他学得比谁都认真。
你说他是为了面子?可一个能为一场民间比赛拼到这个份上的人,真那么在乎面子,早就躲镜头后面去了。
其实他一直没闲着。
早年拍过短片,写过歌,全是讲东北的。有些视频播放量几百万,文旅局都转发过。他也没拿这些当跳板去圈钱,就这么默默做着。
他爸说他,本性老实,心善,帮人从不张扬。这些年没出过什么丑闻,也没挥霍无度,不像有些“富二代”,名字一出来就是热搜。
面对嘲讽,他也从不回怼。那场球赛之后,有人当面调侃他,他笑笑说:“我确实跑不动,但我想试试。”
这句话听着简单,可有几个名人敢在镜头前这么认怂?
我搜了一下他办的活动记录,发现他这几年一直在推东北文化。不是挂个名,是真的跑前跑后。
,没错。可他也真在用人脉做点事。
“苏超”为什么火?因为草根、真实、拼尽全力。
而“厂超”那场球,让大家看到了另一种现实:有时候,资源和关系确实能让人站上舞台。
但舞台能不能站住,还得看你自己。
赵大牛或许不是个好球员,但他正在努力做个有用的人。
至少,他没躺在父辈的功劳簿上睡觉。
最后:
我觉得吧,谁都有短板,也都有机会。有人靠天赋,有人靠背景,但真正让人走得远的,是那份愿意做事的心。赵大牛也许不够强,但他没躲。他被人笑,也笑着继续干。这年头,比赢更难得的,是敢输还敢再来一次的勇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