华人女性上荷兰电视,一句话让荷兰网友炸了锅

 新闻动态    |      2025-08-21 20:34

华人女性上荷兰电视,一句话让荷兰网友炸了锅

荷兰人估计也没想到,一档聊家长里短的社会节目,能让自家后院吵翻天。

事情的引子,是荷兰公共电视台NPO播出的一期访谈。节目组请了两位在荷兰打拼多年的华人女性,聊聊在两种文化里来回拉扯的那些事儿。本来挺温情的一系列节目,偏偏到了华人这一期,标题用了一句受访者胡擂擂的原话:“西方媒体对中国,有点太苛刻了。”

好家伙,这标题一挂出来,荷兰的社交媒体上立马就热闹起来了。要知道,在他们的舆论环境里,这调调可不怎么“主流”。

一部分荷兰网友的质疑声铺天盖地,从电视台的立场到两位嘉宾的动机,都给扒拉个遍,言语间那股子“你怎么敢这么说”的劲儿,隔着屏幕都能闻到。当然,也有不少人被两位女性的奋斗故事打动,觉得挺励志,甚至开始反思,是不是平时对华人的印象太死板了。

这节目到底讲了点啥,能掀起这么大波澜?

镜头对准的第一个人,叫林文芝,一位家庭医生。九十年代初,她跟着荷兰丈夫来到这片郁金香国度。在国内,她本就是个正儿八经的医生,可到了荷兰,一张行医执照瞬间归零,人家不认。

那能怎么办?日子总得过。她一边拉扯孩子,一边把医学院的书本又从头到尾啃了一遍,硬是在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学又拿了个行医资格。这其中的辛苦,不言而喻。

现在,林医生的诊所里,中西医两手抓。她笑着跟记者说,好多荷兰病人一开始对针灸是满脸问号,觉得这玩意儿不靠谱。可西医折腾了一圈没辙了,最后还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找过来。几针下去,效果出来了,病人们那表情,跟见了鬼似的:“嘿,这小针真管用!”

林医生算是彻底融入了。她爱荷兰的花,觉得这里就是她的归属。但你问她对祖籍国怎么看,特别是对那些“中国威胁论”,她就变得很谨慎,摆摆手说:“那是政治,我不掺和。”

她用自己的专业,在中荷之间搭了座桥。因为在中西医结合上的贡献,2012年,她还拿了荷兰王室颁发的勋章。这在当地华人圈里,可是件大事。

节目的另一位主角,叫胡擂擂,是个摄影师,也开餐馆。她的故事,就没那么“一帆风顺”了。

胡擂擂和丈夫在餐饮业摸爬滚打了二十多年,结果2017年一把大火,把他们苦心经营的薯条店烧了个精光。半辈子心血打了水漂,这打击,换谁都得懵。

也正是这场灾难,让她开始重新琢磨人生的路。她拿起了相机,一头扎进摄影的世界,想看看油盐酱醋之外的天地。她花了四年时间,跑遍荷兰,采访拍摄了25位不同背景的华人女性,搞了个叫《一席之地》的摄影项目。

她想干嘛?她想告诉荷兰社会,别老盯着中餐馆和外卖盒子看华人,我们这个群体,活得远比你们想象的要丰富立体。

当记者那个尖锐的问题抛过来:“你怎么看西方媒体里,中国的形象总是那么负面?”胡擂擂没像林医生那样打太极,她直截了当地说:“我觉得,太苛刻了。”

她不是空口白说。她讲起自己开店时,被歹徒拿着家伙抢了好几次。每次都第一时间报警,监控录像清清楚楚交上去,结果呢?一个贼都没抓到。她就觉得,荷兰在社会治安这块儿,真该跟中国学学。

更让她心里不是滋味的,是那种深入骨髓的刻板印象。有一次在街上,几个三十来岁的荷兰男人,冲着她一遍遍地喊:“Babi Pangang!Foe Yong Hai!”

可能很多人不知道,“Babi Pangang”是啥。这道菜,其实是印尼风味的烤猪肉,经过荷兰本地化改造后,成了荷兰“中餐馆”的头牌菜,几乎是中餐的代名词。这种行为,说白了,就是把一个活生生的人,简化成了一道菜名,一种符号。侮辱性极强。

还有更过分的。她在摄影学院上学时,有个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质问她:“你是不采纳我的建议,因为语言有问题,还是脑子有问题?”

这种事,忍一次,对方就会有第二次。所以胡擂擂在节目里呼吁,所有在这里生活的移民,遇到不公,一定要当场说出来。哪怕用翻译软件,也要让对方知道,你惹到我了。你默不作声,别人就当你不存在。

她的摄影项目《一席之地》,后来被阿姆斯特丹市档案馆作为文化资产收藏了。你得知道,这个档案馆在荷兰是什么地位,那可是国家级的历史文献机构。这意味着,她镜头下这些华人女性的故事,正式被写入了荷兰的历史。这在亚裔移民史料极度匮乏的欧洲,分量不是一般的重。

你看,这事儿就有意思了。一个医生,用专业和温和融入主流,获得了王室的认可;一个艺术家,用镜头和直言不讳去冲撞偏见,作品被写进了历史。

她们俩,代表了海外华人生存状态的两个侧面:一个是“里子”,一个是“面子”。林医生那样的人,踏踏实实地把日子过好,赢得周围人的尊重,这是里子。胡擂擂这样的人,敢于站出来,为整个群体发声,去争取话语权,这是面子。

光有里子,人家觉得你好欺负;光要面子,没有扎实的根基,也站不稳。这两位女性的故事凑在一起,才构成了一幅完整的海外华人群体画像。她们的声音,就像往平静的湖面扔了块石头,不管涟漪大小,至少证明了,我们来过,我们在这里,我们有话要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