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,一场即将上演的美俄峰会,让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寒意。美国总统特朗普得偿所愿,终于要和他一直想见的俄罗斯总统普京坐下来谈谈了。但在这场备受瞩目的会面前,特朗普的一句话,却像一盆冷水浇在了基辅头上。
当被问到普京是否必须先与泽连斯基会面时,特朗普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给出了一个简单直接的回答:“不。他不需要。”这番表态无异于公开宣告,关于乌克兰未来的谈判,乌克兰总统本人并非必须在场。消息一出,泽连斯基的紧张与焦虑几乎溢于言表。
特朗普的算盘
特朗普对于推动这次会晤的热情,并非一时兴起。早在8月6日,他的特使威特科夫就飞抵莫斯科,与普京进行了一场长达三小时的闭门密谈。双方讨论的核心,正是棘手的乌克兰问题以及冰封已久的美俄关系。
会谈结束后,特朗普立刻向媒体高调展示成果,宣称双方“取得了重大进展”,甚至一度抛出可能举行美俄乌三方会谈的设想,吊足了外界的胃口。然而,仅仅一天之后,他就迅速调整了口风,直接为普京清除了与他会面的“前置障碍”。
这种变化背后,是特朗普一贯的外交逻辑。与前任拜登政府不同,他对乌克兰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情感寄托。在他看来,乌克兰并非美国的核心利益所在,而更像是一桩可以讨价还价的生意。只要交易能够达成,乌克兰方面做出一些让步,他并不会太介意。
普京的底牌
与特朗普的急切形成鲜明对比的,是普京的从容。俄方确认会晤意向的同时,普京还特意提到,阿联酋总统也愿意帮忙安排,并表示“阿联酋确实是完全合适的地点之一”。这种不疾不徐的态度,源于他手中握有的主动权。
普京的底牌非常明确:保住已经控制的乌东四州,并得到乌克兰永不加入北约的承诺。这是他愿意坐上谈判桌的前提。至于是否要见泽连斯基,普京的回答同样不留情面,他直言为此“需要创造一定的条件”,但“很遗憾,目前还差得远”。
这种强势姿态,建立在乌克兰战场岌岌可危的现实之上。就在美俄特使密谈的同一天,也就是8月6日,俄军的空袭再次落向扎波罗热州,造成平民伤亡。而在前线,尤其是在顿巴斯地区和哈尔科夫方向,乌军的防线正承受着巨大压力,随时可能崩溃。
泽连斯基的绝境
面对咄咄逼人的俄军,泽连斯基心急如焚。8月4日,他冒险亲赴哈尔科夫州的沃尔昌斯克视察,那里距离俄军阵地仅有几公里。此行既是为了鼓舞前线低迷的士气,更是向西方世界发出的一个近乎绝望的信号:乌克兰快要顶不住了。
然而,西方的回应却越来越无力。美国承诺的F-16战机不仅数量有限,还被严格限制攻击俄罗斯本土。欧洲盟友更是力不从心,德国和法国的军事武库几近清空,而匈牙利等国则干脆公开表示反对继续援助。外部支持的减弱,让乌克兰军队陷入了弹药短缺和兵员枯竭的双重困境。
泽连斯基曾试图在外交上寻找突破。就在8月3日,他宣布与俄方达成了一项战俘交换协议,希望展现一丝缓和的迹象。但克里姆林宫对此反应冷淡,俄军的攻势没有片刻停歇。外交牌失灵,战场又节节败退,这让泽连斯基手中的筹码几乎消耗殆尽。
被安排的命运
眼看着美俄就要绕开自己直接对话,泽连斯基在7日晚间紧急发声,强调“乌克兰参与谈判才公平”,并呼吁欧洲国家能够介入。他深知,一旦特朗普与普京私下达成某种交易,乌克兰将彻底沦为被动挨打的一方。
德国和法国等欧洲主要国家,同样不希望看到美俄之间进行这种背着盟友的私下交易。但现实是,相较于华盛顿,它们对基辅的影响力微乎其微。如果特朗普执意要推行他的“冻结冲突”策略,以牺牲乌克兰部分主权为代价换取暂时的和平,欧洲恐怕很难有效阻止。
现在的泽连斯基,正面临一个痛苦的两难抉择:如果继续打下去,在外部援助断绝的情况下,乌军的胜算十分渺茫;可如果接受谈判,就几乎必然意味着要接受割让领土的屈辱条件。
结语
即将举行的美俄峰会,正成为决定俄乌冲突走向的一个关键节点。乌克兰未来的命运,似乎不再掌握在自己手中,而是被大国之间的利益博弈所左右。对于泽连斯基和所有乌克兰人而言,他们能做的,或许只剩下静静等待,同时祈祷西方的支持,不会在最关键的时刻将他们彻底抛弃。这场关乎国家存亡的博弈,最终的结果将由他人的会晤来决定,这无疑是最大的悲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