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税战到如今,是中国不跪?恰恰相反,是中国不许美国下跪

 新闻动态    |      2025-07-28 05:08

2025年上半年,中美进出口总值仅为2.08万亿元人民币,同比下降9.3%。 其中,中国对美出口骤降9.9%,进口下降7.7%。 更关键的是,第二季度降幅高达20.8%,直接拉低了整体表现。

这一颓势的根源直指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。 2025年2月,美国率先对华加征10%关税;4月又升级为“对等关税”,最高税率飙升至125%。 然而,这种极限施压并未迫使中国让步,反而导致美国进口商成本激增,最终引发国内通胀反弹。

中国经济的韧性密码

就在中美贸易萎缩的同时,中国整体进出口额同比增长2.9%,出口额更逆势增长7.2%,达到13万亿元。 这一反差揭示了中国经济的深层逻辑:市场多元化战略已成护城河。

数据显示,中国对美出口依赖度已从2018年的21.8%降至2024年的14%。 同期,东南亚占中国出口份额升至14.7%,首次超越美国;对墨西哥直接投资激增4倍,中企通过RCEP规则在东盟、拉美开辟新阵地。

美国关税的“纸老虎”本质

特朗普的关税战术遭遇三重反噬:

企业反戈:苹果、特斯拉等巨头因在华业务受损,联名施压白宫。 美国芯片企业高管公开驳斥“技术封锁论”,强调“中国不需要美国芯片”;

通胀失控:关税成本90%转嫁至美国消费者,家庭年均支出增加1700美元,低收入群体生活成本飙升30%;

外交孤立:盟友日韩拒绝跟随加税,新加坡总理黄循财更痛斥美国“违反WTO规则”。

日内瓦协议成为美方妥协的标志性事件:美国将145%的关税峰值降至10%,中方同步调整反制措施。 这一“退回原点”的操作,实则是美国战略失败的明证。

〈大美丽法案〉的困兽之斗

2025年7月生效的《大美丽法案》,暴露美国黔驴技穷:

取消800美元以下包裹免税政策,打击Temu、Shein等跨境电商;

对14国分级加税(日本25%、东南亚30%-40%),试图封堵中国供应链外溢;

将半导体企业税收抵免提至35%,威逼产业链撤离中国。

然而,中企早已布局墨西哥、马来西亚等地,2025年对墨出口增长37%。 美国“农村包围城市”的围堵策略,反而加速了全球供应链去美国化。

全球秩序的重构现场

当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开启7天访华行程,当东盟与中国完成自贸区3.0版谈判,美国单边主义已彻底失道寡助。 中国对“一带一路”国家出口增长12%,金砖机制扩容至25国,多边贸易体系正绕过美国重构。

外交部发言人林剑的声明成为全球共识:“关税战没有赢家,胁迫施压解决不了问题。 ”而这句话的背后,是193个国家在WTO支持中国申诉美国单边制裁的现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