岳钟琪,清朝的一位杰出将领,曾服务于康熙、雍正、乾隆三朝,屡次协助朝廷平息西北边疆的动荡,被乾隆皇帝高度评价为“三朝师武臣,钟琪为巨擘”。然而,就是这样一位赫赫有名的将领,在雍正年间却遭遇了斩监候的刑罚,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?究其原因,主要是岳钟琪让雍正皇帝的面子受损。
岳飞的后人在清朝建功立业
根据《清史稿》的描述,岳钟琪是南宋时期著名将领岳飞的三子岳霖的直系传人,同时也是岳飞的第二十一代子孙。岳钟琪出自一个武将世家,他的父亲岳升龙在康熙年间被誉为名将,曾参与镇压三藩之乱,并且三次跟随康熙皇帝亲自出征,对抗准噶尔部的首领噶尔丹。
岳升龙在康熙年间屡建奇功,故而获封四川提督并兼任议政大臣之职,按现代说法,岳钟琪可谓是货真价实的官家子弟。原本岳升龙期望儿子能勤学苦读,考取进士,踏上仕途,然而岳钟琪却天性不喜读书,反而对父亲擅长的排兵布阵和舞枪弄棒情有独钟。
以岳钟琪那时的学识水平,参加科举考试自然难以通过。无奈之下,岳升龙只得设法花钱,通过关系为岳钟琪捐了一个候补知府的职位。知府乃正式的文官,主要负责地方政务,这一点也反映出岳升龙一直期望岳钟琪投身政界而非军旅。
然而,蒙古准噶尔部的再度叛乱为岳钟琪提供了契机,他毅然决然地提出从文官知府转为武官的申请。尽管如此,岳钟琪并未遵从父亲岳升龙的期望,仍旧选择了投身军旅,这一决定也决定了他的未来走向。
在展开话题之前,有必要先对蒙古的准噶尔部有所了解。实际上,准噶尔部是卫拉特蒙古,亦称漠西蒙古,中的一个强大部落。在顺治帝晚年以及康熙帝初期,该部族在首领噶尔丹的领导下迅速崛起。噶尔丹率领准噶尔部横扫广袤的草原,并强制性地统一了漠西蒙古的其他部落,建立了准噶尔汗国。该汗国的都城设在新疆的伊犁,对清朝的西北边疆构成了严重威胁。
尽管康熙帝曾三次亲自率军出征,最终导致噶尔丹战败身亡,然而康熙帝并未彻底平定准噶尔部落。在康熙五十六年(1717年),噶尔丹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与沙俄串通一气,意图侵占青藏高原,他率领军队突袭了西藏的拉萨,不仅杀害了清朝所支持的卫拉特蒙古和硕特部首领拉藏汗,还将活佛拘禁。
策妄阿拉布坦的狂妄举止激怒了康熙,他原本打算亲自率军出征,然而鉴于康熙年岁已高,身体状况欠佳,最终决定委派第十四子胤禵担任抚远大将军,率领大军前往西北地区,以平息策妄阿拉布坦的叛乱。
康熙五十年(1711年)之际,岳钟琪已由知府职位转变为武官游击。在西北边境,他屡次率领军队抵御准噶尔对边境的小规模侵扰,发生了多起军事冲突。当胤禵出征之际,岳钟琪凭借战功已晋升为四川永宁副将。基于此,岳钟琪以副将的身份,随同胤禵一同出征西藏。
岳钟琪随胤禵出征之际,屡次向他献上明智的建议及策略,同时战功赫赫,勇猛无比,堪称智勇兼备,故而深得大将军胤禵的青睐。胤禵亦多次向康熙皇帝赞誉岳钟琪的战绩。至康熙六十年(1721年),岳钟琪已升至老爹岳升龙担任过的四川提督一职。
康熙驾崩,雍正继位称帝,胤禵虽与雍正同出一母,却归属雍正政敌胤禩一派。他对雍正的继位持不服从态度,雍正因而对他心怀猜忌,特别忌惮他掌握兵权。当胤禵准备挥师指向准噶尔汗国都城伊犁之际,雍正下令召回胤禵回京为康熙奔丧,同时用贝勒延信取代了胤禵的职位。
策妄阿拉布坦趁康熙驾崩和雍正对胤禵心生疑虑之际,一方面加紧与沙俄的交往,另一方面又挑唆青海蒙古和硕特部首领罗卜藏丹津发动叛乱。同时,他还向雍正提出求和,面对新登基时人心未定的雍正,只得无奈地答应了他的请求。
胤禵之后,接任贝勒的延信与胤禩关系密切,雍正帝对他心生疑虑,于是迅速指派心腹川陕总督年羹尧接替延信,担任西北前线的统帅。
青海和硕特部首领罗卜藏丹津随即发动了反叛,雍正帝随即任命年羹尧为抚远大将军,全权负责平定青海的叛乱。同时,雍正帝还任命岳钟琪为征西副将军,并授予他奋威将军的称号,同时兼任参赞大臣,作为年羹尧的副手,一同前往青海参与平叛。
年羹尧与岳钟琪协作无间,短短三个月内便成功平息了青海罗卜藏丹津的叛乱。在这场平叛行动中,岳钟琪的表现尤为突出,是他向年羹尧提议采取兵贵神速的策略,加快行军步伐,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击败了罗卜藏丹津的叛军。雍正对岳钟琪的显著战功给予了高度评价,这也让雍正产生了未来可能让岳钟琪取代居功自傲的年羹尧的念头。
尽管罗卜藏丹津的主力已遭年羹尧迅猛击败,他仍掌握着青海的广大区域。随后,年羹尧稳固后方,岳钟琪则率军四处追剿罗卜藏丹津。直至雍正二年(1724年),岳钟琪最终将罗卜藏丹津的势力彻底消灭,罗卜藏丹津只能孤身逃往准噶尔汗国。
青海全域领土已基本为岳钟琪所收复,雍正帝闻讯欣喜若狂,遂晋升岳钟琪为三等威信公,并授予太子太保之职,同时任命岳钟琪在四川提督一职上兼任甘肃提督,使其独掌两省军政大权。雍正帝不仅为其加官晋爵,还特意在金扇上题诗相赠,一时间,岳钟琪与年羹尧均成为雍正朝备受信任的杰出将领。
岳钟琪代替年羹尧之后让雍正失了颜面
雍正迅速以92项重罪宣判年羹尧死刑,导致川陕总督一职空缺。在清朝早期,川陕总督的职责与其他地区的督抚不同,它肩负着保卫边疆国土的重任。这个职位握有相当大的权力。自顺治帝入关以来,川陕总督一职多由满洲贵族担任,年羹尧的任命本身就属罕见。再加上他犯下大罪,因此,满清贵族一致建议雍正皇帝派遣满族人填补这一职位。
雍正意欲让岳钟琪取而代之年羹尧,鉴于岳钟琪曾与年羹尧共事,加之他是岳飞的后裔,雍正此举遭到了满清权贵的一致抵制。然而,雍正信任并器重的十三弟怡亲王胤祥挺身而出,力保岳钟琪。胤祥在朝堂之上,不惜以自己的家财和生命为岳钟琪担保,这才促成岳钟琪最终担任川陕总督一职。
岳钟琪确实没有让雍正帝和胤祥失望,自他担任川陕总督以来,在西北积极推广雍正新政,确保了改土归流与摊丁入亩等政策在该地区得以顺利实施。特别是改土归流政策,虽一度引发土司叛乱,但岳钟琪亲自领军平定了这些叛乱,确保了改土归流政策的最终成功实施。
岳钟琪,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的后裔,却对女真族建立的清朝政权表示了忠诚。然而,在清朝朝廷中,他的身份显得颇为尴尬。雍正五年(1727年),成都街头一位疯子大声疾呼:“川陕总督岳钟琪,身为岳飞后人,竟要率军光复汉人江山,驱逐满清侵略者!”
岳钟琪被那疯子的喊街之举惊得心惊胆战,于是他立刻下令将那人捉拿,并迅速押解至京城,以便雍正亲自处置。那时,雍正对岳钟琪深信不疑,他明确表示对那些流言蜚语绝不轻信。为了平息岳钟琪的忧虑,雍正特地颁下圣旨,命令将那疯子公开游街,并在之后将其处决。
疯子喊街事件不久后,雍正六年(1728年)又发生了曾静案件。书生曾静在得知岳钟琪是岳飞后人这一消息后,便向岳钟琪寄去了一封信,在信中他建议岳钟琪效法其祖先岳飞,驱逐鞑虏,恢复中华。
信件完成,曾静便派遣门生张熙将此信转交给了岳钟琪。这封信使得岳钟琪感到极度恐惧。因此,岳钟琪采取对策,假装回信,意图邀请曾静进行面谈商讨。然而,曾静在与岳钟琪会面后,便与张熙一同被逮捕。岳钟琪随即把二人移交给了雍正。
雍正对岳钟琪依旧深信不疑,并对他给予了奖赏。然而,雍正实则多疑,两次事件中都有人借岳钟琪身为岳飞后代之名,煽动他反叛,这怎能不引起雍正的猜疑。尽管如此,雍正并未立即对岳钟琪采取行动,因为他还需借助岳钟琪之力对抗准噶尔。然而,疯子喊街事件与曾静事件,却为岳钟琪日后险些丧命埋下了隐患。
雍正七年(1729年),策妄阿拉布坦离世,其子继任准噶尔首领之位,名为噶尔丹策零。他再次与沙俄勾结,意图逐步侵占清朝边境。雍正帝对此深感困扰,于是下定决心,决意剿灭准噶尔。
在如此情形下,雍正帝选拔了黑龙江将军傅尔丹,授予他靖边大将军之职,并指挥满蒙八旗军,从北路对噶尔丹策零发起征讨;同时,雍正帝亦任命川陕总督岳钟琪为宁远大将军,率领汉军,从西路对噶尔丹策零进行讨伐。
傅尔丹率领的北路大军不幸中了噶尔丹策零的诱降之计,由于傅尔丹过于轻敌,冒然进攻,在和通泊之战中,清军遭遇了准噶尔伏兵的突袭,结果遭受了惨重的损失,全军几乎覆没。最终,北路六万清军仅剩主帅傅尔丹带领的两千余人侥幸逃脱,而随军出征的满清王公贵族伤亡惨重,北路清军几乎全军覆没。
傅尔丹全军覆没,使得岳钟琪的西路军处境艰难。噶尔丹策零迅速全力应对,岳钟琪的粮草亦被其截获。至此,岳钟琪部下军心不稳,部将们对准噶尔骑兵心生畏惧,如同面对猛虎,不敢全力迎战。
岳钟琪的军队因此愈发深陷困境,尽管后来岳钟琪力挽狂澜,成功收复了乌鲁木齐,然而这并未对战局产生重大影响。傅尔丹全军覆没,岳钟琪亦连连败北,这一切使得雍正帝怒不可遏,对岳钟琪的猜疑之心彻底暴露无遗。
雍正盛怒之下,连发圣旨,将岳钟琪的三名副将处以极刑。这一举动使得朝中大臣无不察觉,岳钟琪在雍正心中的地位已然动摇。于是,以大学士鄂尔泰为首的众多朝臣纷纷上奏,指责岳钟琪贻误战机。雍正以此为借口,罢免了岳钟琪的大将军职务,并下令将其召回京城,交由兵部议罪。
岳钟琪与傅尔丹的败绩,对雍正而言无异于当头一棒。须知,在胤禵统领大军之时,清朝曾有机会将准噶尔一举消灭。然而,正是雍正对弟弟的猜疑,导致准噶尔幸免于难。因此,雍正渴望彻底击败准噶尔,以彰显自己的武功。为此,即便面对沙俄,雍正也做出了重大让步。他首先与沙俄签订了《布连斯奇条约》,明确了中俄边界。在该条约中,雍正做出了诸多妥协,目的就是为了确保沙俄能够全力以赴对付准噶尔。
雍正当初决意挥师征讨准噶尔之际,朝中众多王公大臣纷纷持反对意见,雍正此举可谓是承受着巨大的压力。然而,傅尔丹的一番决断导致清朝北路大军全军覆没。此后,雍正将全部希望寄托于岳钟琪。但这位曾屡次击败准噶尔的岳钟琪此次却遭遇败绩,这无疑是对雍正的当头一棒,雍正怎能不怒火中烧。
雍正最终还是没有杀岳钟琪
雍正十年(1732年),岳钟琪与傅尔丹被兵部拘禁,然而直至雍正十二年(1734年),兵部才公布了对他们的定罪意见。兵部提议雍正对二人执行死刑,雍正在审视这份定罪报告后,沉思良久,最终更改了兵部的判决,将岳钟琪和傅尔丹的刑罚改为监候,岳钟琪得以幸免于难。
雍正之所以没有对岳钟琪下手,原因众多。首先,当议罪的结果公布之时,噶尔丹策零已被清朝击败。尽管清朝的胜利付出了惨重的代价,但至少维护了雍正作为皇帝的尊严,这使得雍正的怒火逐渐平息。
再者,岳钟琪的身份尤为特殊,他是民族英雄岳飞的子孙。尽管清朝对岳飞持有反感之情,然而在汉族民众中,岳飞却享有极高的尊敬。若是清朝公然对岳飞之子岳钟琪施以极刑,无疑将丧失汉族民众的支持,同时雍正皇帝也将背负上不容人的恶名。
傅尔丹之所以未遭杀害,同样与他的出身密切相关。他是清朝开国五大臣之一费英东的直系后裔,同时也是康熙年间权倾一时的权臣鳌拜的侄孙。傅尔丹家族为清朝的建立和初期发展立下了赫赫战功,因此雍正帝也对他网开一面,免除了他的死罪。即便岳钟琪作为岳飞的后人,在清朝的身份颇为尴尬,但最终正是这个身份救了他一命。
岳钟琪不仅战功卓著,而且性格谦逊,与年羹尧的傲慢自大形成鲜明对比。在雍正年间,岳钟琪在战场上屡立奇功,可以说,他一人之力便赢得了半数胜利。他平日为官清正廉洁,谨慎自持,与年羹尧的奢侈和贪婪形成鲜明对照。
雍正已将年羹尧处决,然而年羹尧因功高自大,罪行众多,不容忽视。相较之下,岳钟琪除了此次战败,实在难以寻觅更多罪状。再者,此次败仗并非岳钟琪一人之过,若究其责任,傅尔丹的过错显然更为严重。
雍正在将年羹尧处决之后,若再对罪行不多的岳钟琪加以诛杀,必将使他在后世留下残害功臣的恶劣名声。鉴于此,即便是谦逊谨慎的岳钟琪,雍正也还是选择予以宽容。
第四点在于,雍正帝在处理事务时不宜过于决绝,还需为未来留有余地。须知在康、雍、乾三代君主中,雍正帝的武艺最为逊色。相较之下,他的父亲康熙帝和儿子乾隆帝都拥有辉煌的武功成就。雍正帝所能展示的武艺仅限于平定青海罗卜藏丹津的叛乱,而这胜利还得归功于岳钟琪的协助。
雍正年间,杰出将领寥寥无几,在年羹尧被处决之后,岳钟琪堪称最为杰出的将领。雍正帝亦清楚自己在军事方面的不足,尽管噶尔丹策零已被击败,但准噶尔汗国依然存在,未来仍将对清朝构成潜在威胁。
若岳钟琪不幸遇害,雍正皇帝深恐日后若有战事,将无杰出将领可供派遣。如此一来,雍正皇帝便不敢将事情做得过于决绝,毕竟为了未来的退路,他亦需保留岳钟琪的性命。或许在将来,岳钟琪与傅尔丹仍有被派遣的可能。
历史事实同样证实,雍正帝并未对岳钟琪下手,这一决定确实为后世留下了余地。雍正帝驾崩后,乾隆帝继位,他不仅赦免了岳钟琪,还将他及傅尔丹从高官降为普通百姓。
在乾隆帝初登基之际,由于雍正帝所遗留的杰出将领数量有限,导致军队中武将人才出现断层。在乾隆帝首次平定大小金川叛乱的过程中,面对仅是一片弹丸之地的金川土司发起的叛乱,驻守前线的清军竟然耗费了一整年的时间仍未能将其平定,此举不仅造成了大量人力的损失,也耗费了巨额的财力。
面对困境,乾隆突然想起了曾经因特赦而重获自由的杰出将领岳钟琪。于是,他决定重新起用岳钟琪担任四川提督一职,并派遣他前往前线平息叛乱。令人欣喜的是,岳钟琪仅用了三个月便成功平定了大小金川的叛乱。乾隆对此喜出望外,遂恢复了岳钟琪之前的官职。
岳钟琪继而在乾隆年间助力平息了西藏及重庆地区的叛乱势力,为乾隆帝初期所建立的十全武功增添了显著功勋。1754年,即乾隆十九年,岳钟琪在成功镇压重庆农民起义并返回途中不幸因病离世,享年六十八岁。
乾隆闻悉岳钟琪离世的消息后深感哀痛,遂亲自挥毫泼墨,为岳钟琪创作了一首挽歌。诗中,乾隆盛赞岳钟琪为“三朝之师,武将之魁”,并认定其在康雍乾三朝的武将中,功勋最为卓著,这无疑是对岳钟琪一生最高荣誉的肯定。
写在最后
因此,岳钟琪因战败而使雍正颜面扫地,这才被判处斩监候之刑。雍正之所以没有依据军法严惩岳钟琪,是多方面原因所致。幸而雍正并未将他处死,否则到了乾隆年间,便无人可用。
岳钟琪继承了岳飞忠诚报国的爱国情怀,他一心效忠的是国家而非个别君主。他担任官职时廉洁自律,待人接物谦逊谨慎,并且致力于维护国家疆域的完整。正因如此,岳钟琪并未辜负其祖先岳飞精忠报国的崇高精神。